「噢…我最近好像患上筋膜炎了…」「我上班時肩膀感到很繃緊,醫師說我的筋膜很緊…」在日常生活當中,我們總有機會聽見別人談起「筋膜」一詞。但它究竟是甚麼?相信有很多人都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。
早前,有一位受右腳腳底疼痛困擾的病人來找我,她提到自己平時走路時一拐一拐的,即使服用了止痛片也沒有明顯好轉。經過檢查後,我發現她右邊小腿的筋膜比起另一邊繃緊很多,相信她的腳痛問題是由筋膜繃緊導致的。
於是,我運用針灸和手法治療鬆開她右邊小腿的筋膜,並教了她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。經過三次治療後,她的疼痛感改善了一半以上,走路的時候也順暢很多了! 所以說,如果能夠了解人體筋膜的結構,其實絕對能夠幫我們解決很多痛症問題呢!
如果各位也想了解更多關於人體筋膜的奧秘,就絕對不能夠錯過接下來的內容了! 那就讓小曦老師帶大家進入筋膜的世界吧!
延伸閱讀:
快速導覽
筋膜的結構和功能
不知道大家平常有沒有吃橘子或者葡萄柚的習慣呢? 如果有的話,你們有沒有發現當正把果皮撥開的時候,外層有一層半透明的薄膜所包覆著果肉?其實,那一層的薄膜就正能比喻為人體的筋膜!
筋膜是人體內一種非常重要的結締組織 (Connective tissue),它覆蓋著肌肉、血管、神經、內臟以及頭顱等,為我們身體內部的器官有序地串連與排列起來。
延伸閱讀: 走路時腳板底經常感到刺痛? 到底是不是患上了足底筋膜炎?
《解剖列車Anatomy Trains》– 一部絕對不容錯過的作品!
有一天,我跟同事在聊天時,無意中談起了Thomas Myers這位作者。Thomas是一位專門研究筋膜的學者,他在2001年發布了第一版「解剖列車 Anatomy Trains」的書籍。
當時的他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概念,他認為人體是由筋膜所構成,主要區分為七大筋膜經線,包括淺背線、淺前線、上臂線、旋線等等。雖然距離現在已經相隔多於20年,但這套理論依然受到物理治療、中醫等界別的關注。
Thomas把肌肉於骨頭上的連接點比喻成「車站」,而筋膜之間所形成的路徑則成為「列車軌道」。既然有了「列車軌道」以及「車站」,那一定也有「火車」在這些軌道上行駛了吧!而其實「火車」就正正是我們的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力量,它會從起點站出發,一直經過每一個車站,直到它抵達終點為止。
人體四條手臂線 (Arm lines)
人體內部的筋膜經線其時各自擔當者不同重要的角色,例如負責維持及穩定姿勢等等。不過,由於每一條經線的資訊繁多,我會在這次的分享裡先跟大家介紹人體的四條手臂線,而剩下的經線我會在下次的分享裡再補充!
深前手臂線(Deep Front Arm Line, DFAL)
1. | 第 3、4、5 根肋骨 (3-5th ribs) |
2. | 胸小肌 (Pectoralis minor) |
3. | 喙突 (Coracoid process) |
4. | 肱二頭肌 (Biceps brachii) |
5. | 橈骨粗隆 (Radial tuberosity) |
6. | 橈骨骨膜 (Radial periosteum) |
7. | 橈骨莖突 (Radial styloid process) |
8. | 橈側副韌帶 (Radial collateral ligament) |
9. | 舟狀骨 (Scaphoid)、斜方骨 (Trapezium) |
10. | 大魚際肌 (Thenar muscles) |
11. | 拇指外側 (Outside of thumb) |
深前手臂線(Deep front arm line) 主要用以維持著上肢的姿勢與穩定性。譬如說,假如我們在做檢查時發現病人的胸小肌過緊的話,除了教他們每天做一些胸小肌的伸展運動外,我們也會運用針灸鬆開這條繃緊的筋膜線。
其中一個我們經常使用的穴位叫魚際穴,它位於我們拇指外側的中間點。運用針灸把大魚際肌鬆開,同時就能夠緩解胸小肌的緊張。
延伸閱讀:
媽媽手多久會好? 三分鐘內了解媽媽手的成因、症狀和治療方法!
淺前手臂線 (Superficial Front Arm Line, SFAL)
1. | 鎖骨內側三分之一、肋軟骨、下肋骨、胸腰筋膜 (Medial third of clavicle, costal cartilages, lower ribs, thoracolumbar fascia) |
2. | 胸大肌、背闊肌 (Pectoralis major, latissimus dorsi) |
3. | 肱骨內側線(Medial humeral line) |
4. | 內側肌間隔 (Medial intermuscular septum) |
5. | 肱骨內上髁 (Medial humeral epicondyle) |
6. | 屈肌群 (Flexor group) |
7. | 腕管 (Carpal tunnel) |
8. | 手指掌面 (Palmar surface of fingers) |
淺前手臂線 (Superficial Front Arm Line,SFAL)主要控制手臂在前方與側方做的動作和擺位。這條淺前手臂線對於在臨床上治療高爾夫球肘(Golfer’s elbow) 起了一定的作用。患有高爾夫球肘的病人的一般會表示手肘內側疼痛,而且會影響平時的手臂動作,例如打字、做家務等等。
對於這些患者,我們一般除了使用電療去舒緩患者的痛楚外,我們也會使用一些手法治療去緩解胸大肌、背闊肌,從而使手肘內側位置的筋膜得以鬆解。曾經有一些高爾夫球肘患者都表示治療後的疼痛感好了不少呢。
延伸閱讀:手肘外側經常感到疼痛? 你很有可能是患上「網球肘」了!
深背手臂線 (Deep Back Arm Line, DBAL)
1. | 下頸椎和上胸椎棘突 ( Spinous process of lower cervicals and upper thoracic spine) |
2. | 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( Rhomboids and levator scapulae) |
3. | 肩胛骨內側緣 ( Medial border of scapula) |
4. | 肩袖肌肉 ( Rotator cuff muscles) |
5. | 肱骨頭 ( Head of humerus) |
6. | 肱三頭肌 ( Triceps brachii) |
7. | 尺骨鷹嘴 ( Olecranon of ulna) |
8. | 沿尺骨骨膜的筋膜 ( Fascia along ulnar periosteum) |
9. | 尺骨莖突 ( Styloid process of ulna) |
10. | 尺側副韌帶 (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s) |
11. | 三角骨、鉤骨 ( Triquetrum, hamate) |
12. | 小魚際肌 ( Hypothenar muscles) |
13. | 尾指外側 ( Outside of little finger) |
深背手臂線(Deep Back Arm Line,DBAL)主要在我們爬行時和深前手臂線(DFAL)一起調控手肘角度。它亦能夠限制或允許上半身的側向動作,並為手部外側到肩膀後側提供一定的穩定性。
由於深背手臂線由尾指肌肉延伸到部分頸部肌肉,我們平常也會運用這條手臂線來舒緩一些頸痛的問題。
位於小魚際肌的後溪穴就是一個常用的穴位,平常在這處多加按摩就能夠緩解頸部肌肉的緊張,從而舒緩頸痛。
延伸閱讀: 不要繼續忍受「落枕」的折磨!物理治療師教你五招自救方法,讓你重拾頸部健康!
淺背手臂線(Superficial Back Arm Line, SBAL)
1-3. | 枕脊、頸韌帶、胸椎棘突 (Occipital ridge, nuchal ligament, thoracic spinous processes) |
4. | 斜方肌 (Trapezius) |
5. | 肩胛骨棘、肩峰、鎖骨外側三分之一 (Spine of scapula, acromion, lateral third of clavicle) |
6. | 三角肌 (Deltoid) |
7. | 肱骨三角肌結節 (Deltoid tubercle of humerus) |
8. | 外側肌間隔 (Lateral intermuscular septum) |
9. | 肱骨外上髁 (Lateral epicondyle of humerus) |
10. | 伸肌組 (Extensor group) |
11. | 手指背面 (Dorsal surface of fingers) |
淺背手臂線 (Superficial Back Arm Line,SBAL) 主要控制著我們肩膀與手臂等外展的動作。此外,這條手臂線串連著斜方肌以及前臂伸肌。
假如大家經常覺得自己的斜方肌過緊的話,都可以嘗試多點按摩自己的前臂伸肌,你會發現自己的上背肌肉自然會鬆解起來了!
延伸閱讀 : 你知道「落枕」是什麼嗎? 一文讓你快速掌握導致落枕的四大原因!
結語
在解剖列車中,作者Thomas Myers巧妙地把四條手臂經線比喻為鳥的翅膀。淺背手臂線的斜方肌和三角肌都是翅膀的頂端,在翱翔時把翅膀向伸展並且抬高。
淺前手臂線以胸大肌作為翅膀的底部,在飛翔時發動力量;深前手臂線是翅膀的最前端,用於控制姿態。最後,深背手臂線是鳥類翅膀的尾端,為絨毛副翼提供精細控制。
大家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,那就記住要分享給你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囉! 如果你有任何疑問或者想法,歡迎你在下方留言區留言給我知道,小曦會盡力解答各位網友的問題! 謝謝大家!
參考文獻:
Myers, T. W. (2013). Anatomy trains e-book: myofascial meridians for manual and movement therapists: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.